100630_normal_397f3.jpg 

一、前言

初入輔大,對於學校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而又好奇的,學校很貼心的為我們排了這樣的一堂課:大學入門。對於一位新生而言,這是必要且有意義的課程。而老師更透過了與學校的連結,盡責的為我們安排了各種認識「輔仁大學」的參觀地點,以及「大學究竟在學什麼」的相關課程。

學生的座右銘是:態度決定高度。幾個月下來,獲得的不只是眼見耳聞的新鮮事,更重要的是那一份對於知識尊重的心態與潛移默化的改變。雖然老師不點名,除非萬不得已(如班上班會或班級活動)非請假不可,這是我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,也是相信老師的安排是針對我們的需求。

 

二、課程心得

()校園參觀

由於我是轉學生,以加簽進入這堂課程,所以在一開始的校園參訪並沒有和大家一起認識校園一景一物。輔大說大不大,說小不小,比之於許多大學,幅員也算廣闊,要在一時半刻走完,實屬不易。我在一個星期六約了圖資系畢業的姐妹淘,請她為我介紹這一個將陪我走過三年的學校。這一圈,不是走馬看花;而是踏踏實實的走一遭。印象深刻的是在文學院研究所旁的于斌樞機主教之墓:傳說這位樞機主教嚴謹傳統,認為學生應專心讀書不應談戀愛;所以一直到現在,情侶結伴參觀這裡的,都無法白頭。我相信這當然只是傳說,但我想那位樞機主教生前必然是個對學習極度尊重的人。一直到現在,仍然守護著我們的課業。

其他各個學院位置、由來,以致於每一個學院所代表的顏色,她都為我仔細講解,例如我們文學院就是喜氣洋洋的紅色、法商學院就是理性的藍色;這與當初在台復校時,幾位神父領導一個學院有關:他們找出了這個學院的特質,為它蓋象徵性顏色的建築。

    學校裡特別的是有不少的外國人,小巴黎和維也納森林都是校園美景。朋友特地帶我走過小巴黎──在這裡,外國人會在空閒時間舉行PARTY,以解思鄉之情,所以叫做小巴黎。

她在學時的地盤──濟時樓──她也帶我兜了一圈。看來學校的藏書不僅豐富多元,更現代化;為了提供同學們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,校方真是用心良苦!

 

()詩社傳統

猶記得孫老師在台上如軍歌教唱般教我們唱東坡先生的〈定風波〉,一音一句餘音繞樑,久久不能散去。幕前播放著去年詩詞吟唱的影片,時逢教師節,孫老師請每個人吃一塊小蛋糕。詩社的同學現場演唱的曲子,說明在大陸的成績……等等,每一景都在腦中重複播送,頓時以身為輔大人而驕傲,以身為一位中文人而感動。中國五千年文化,蘊含雖不僅在此,卻由此唱出千古風流。更將此風,長至對岸。詩詞之美,果不能小覷。

一直到後來的詩詞吟唱比賽,我們親身體驗到了中國詩詞之美,對於一首詩的理解,更為豐富。我們開始可以知道身為一位詩人的新意與詩的鋪陳,不枉孫老師十餘年的嘔心瀝血。

 

()圖書館

在參觀前一個星期,老師為我們講解了大學生應如何使用網路資源以及圖書館。雖然以前在文化大學時就很喜歡空堂時窩在圖館,不過兩校畢竟是不同系統,像輔大的ICAN剛開始就極不熟練;還好老師按部就班的指導,一個個步驟慢慢的細心講解。更提供我們許多檢索網站(如古今圖書集成)等,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免付費就使用呢!學校為落實無紙化,許多作業都讓我們上網繳交,也提供很多的電子書,而這些,可能是走在許多大學的前端的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學圖書資源交換系統:也就是說,只要我們申請,也可以去台大借書呢!

正式參觀公博樓,是在一星期後;和乙班同學一起,分兩批。館員準備了問題和小禮物,雖然我也搶答了「學校有幾個圖書館」,不過完整的答案是和學妹一起回答出來的,也算是合作無間。參考館員為我們一一解說:首先是一樓的DVD播放區。學校使用的全都是公播版的影片,設有語言學習電腦、單機播放電腦及團體播放室,全都是我們的資源。比較特別的是二樓的討論空間:這是我在任何一間學校圖書館都找不到的;以前文大設有互外空間,有點類似,不過這裡主要針對是小組的討論,如同老師所說,知識是討論來的,五個人對同一篇文章可能會有五種看法。

公博樓比較特別的是擴建,所以是前三樓後八樓,館員笑稱是三比八(廣告用語)。參考書區是不能外借的,不過舉凡四庫全書、中文大辭典等龐大的套書,館內都有收藏。教科書專區是配合老師所使用的教科書區域,這點倒真是獨一無二。

館員為我們介紹如何登記使用電腦,並且提醒我們在圖書館不可以「偷菜」、「養魚」、「開餐廳」。二樓全區都有無線網路,假如習慣自己的電腦,也可以帶來使用。

覺得館員講的最有趣的事是:可以借衛生紙。也是,人有三急嘛!

參觀圖書館,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手邊的資源,其實並不亞於國立學校。也讓我再一次確定,只要你有好學的態度,學校會提供你最好的服務。

  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1217395763.jpg 中美堂

()校史室

溫柔美麗的親善大使為我們介紹學校的歷史。以前在文化大學也有親善大使,但這裡的似乎更柔和一些,聽她們說,若有外賓來,還得用英文闡釋呢!

輔大要從從羅馬教廷在北京建校說起了,是直屬於教廷的幾所大學之一,也就是說,我們的畢業證書,將來在世界上舉凡是天主教的國家,放諸四海皆有用;民國五十年在台復校,迄今也已半百。校史室,是一個隆重肅穆的地方,身為輔大一員,真該好好了解。

我相信多了解學校,必然是可以更愛這個地方的。

 

()淨心堂

以往我並不特別喜歡教堂。這次在這裡,聽校牧再強調一次身為輔大人的驕傲。當我聽到一磚一瓦,都是神父修女們親自監工、幫忙興建,我很感動。那種大愛的精神,為了一群他所不認識的青年學子努力以赴,卸下自己的身份地位,展現了校訓精神:真善美聖。更特別的是:校園內不見一條電線在天空;早在幾十年前就有如此洞見,不愧為先知。學校裡也擺放著價值連城的雕塑。美麗無雙的輔仁大學,不只有外在的美,更有內在的愛與慧黠。

在這個學校的一切人事,都是被祈禱與祝福的。我們何其有幸承受這般祝福?只因我們是輔大人。即使不是教徒,仍然無私的給予愛。教堂裡的設計很簡約,有一種低調的奢華。最後,校牧讓我們寫下大學的心願,彼此圍成五個同心圓,再請老師選出三個心願朗誦出來,讓大家祝福。我想,我學到了可以不吝嗇「祝福」這件事。

 

()生涯規劃

這次在醫學大樓國璽樓202教室,學校為醫學院投入的心血和資金真的不少。一邊讚嘆國璽樓的高級豪華;也一邊看著這裡的上課方式,沒有文學院的從容自得。

身為轉學生的我,其實是打定了主意就是要念中文,沒有特別的想法,只想將中華文化傳揚出去,以自己身為炎黃子孫為傲。生涯規劃果然會隨著年紀有所不同,記得高中時是ISA(理、社、藝),而現在則是SAI;或許是年紀也稍長些了,對於世事的看法較社會化,這幾個面向一直在心中轉著,倒也不影響我對中文的熱愛。若不是心中已有定見,還真的會覺得,我好像挺適合做一個社會輔導員呢!

 

()雙主修與輔系

在文化大學時,我是雙主修廣告系的。但也因課業壓力繁重,體力不堪,不慎感染腦炎,被迫休學。而在這裡,老師對同學的要求更高、發條上得更緊,我想我會好好適應,下學期選定幾個有興趣的學程,過過乾癮。對於雙修或輔系,我不敢抱過大希望。我會選擇用旁聽或自修的方式,讓自己更進步。我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。

 

()志工隊

這次請到文藝志工隊為我們解說所謂「服務」。正巧參加了一個兒童營隊的輔導員甄訓,時間在寒假。這次了解了服務精神及服務應有的熱忱與態度。我想,願意對人敞開心胸的人,命運的際遇也不會虧待他的。

 

()登泰山而小輔大

這個標題,沒有貶意,只有趣意。那天飄著細雨,撐著重感冒的身體,衝著老師的一句話:爬完就好了。我決定挑戰體能極限,卻有種上了賊船的感覺:誰知道要爬這麼久啊!接近四個小時。不過回想起來確實有成就感──有些事現在不做,一輩子都不會做。下山之後,還和同學討論史記,只是回到家就吐了,而且還高燒不退,連續在床上躺了五天……只能怪自己體弱多病吧!

 

()種花

在校園裡,種下屬於自己的一株小苗,證明自己曾經存在過。雖然我不是親手種下,但看著學弟妹熱情的種下種子,我羨慕,也祝福。看著花草的成長,心情應該是愉悅的吧。

 

三、結論

參觀的課程,到此告一個段落,也代表著:這門課進入尾聲。學海無垠、浩瀚無邊,這門課僅是很基本的:了解自己、了解學校的一堂課。但這些,足以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的方向,也更喜愛擁抱這個校園。雖然進到這裡,作業壓力較之前學校多了很多,但我知道這是自己的選擇,我欣然接受,只盼這裡所打下的基礎,有朝一日能化為實用,造福群眾。

上完一個學期,我在這裡印證了我的座右銘:態度決定高度。

這堂課正是在教育我們對於知識的運用與尊重,更教導我們身為一個「讀書人」的態度,而不是一位「工匠」。技藝固然重要,僅是提高生命籌碼的一顆棋子;而面對生命的態度等品格教育,往往是決定生命棋局的興敗。很高興學校為我們安排了這樣一堂課;這堂課,必然成為我們未來生命旅程的墊腳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lian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